大病差后,劳复者,枳实栀子豉汤主之。惟肤冷而躁,无暂安时,乃为藏厥,藏厥用四逆及灸法,其厥不回者死。
少阴病,咽痛不愈,若剧者,咽中为痛所伤,渐乃生疮,不能言语,声音不出,所必然也。程知曰:前言柴胡证,但见一证便是。
经云:阳中之少阳,通于春气,故少阳之病,每乘气旺之时而解,经气之复,理固然也。桂枝不可与,以桂枝证罢也,若桂枝证仍在,则不谓之坏病矣。
若此者,惟当以柴胡汤和解少阳,而加以桂枝汤发散太阳,此不易之法也。胃中虚冷,本因误汗,水药不得入口,入口即吐而为逆也。
如过十日,脉续弦不浮者,则邪机已向少阳,可与小柴胡汤和之,使阳明之邪从少阳而解。少阴病,吐利躁烦,四逆者,死。
今其证下利清谷,则为里寒太甚,法当温汪琥曰:阳明经病,脉当从长,今脉但浮,此在表之热凝也。微续者生,阳气渐交,阴肯纳也。